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主要是为什么会失败。
在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位赵国的将军之子熟读兵法,但是,在实际的战争中,却是一败涂地,这就是成语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那么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为什么会失败?纸上谈兵为什么不能体现意识的能动性?现在就让小编来和你一起一探究竟吧!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1、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史记》,主人公是赵国一位有名的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他从小酷爱学习兵法,谈论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在长平战役中,秦国对赵国用了反间计,赵国让赵括代替廉颇,但赵括只会一味地按照兵书办事,不懂变通,让长平之战惨败,赵括也身死,后世用此典故,讽刺那些喜好夸夸其谈,却没办法实际做到的人。
2、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是在纸面上讨论打仗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常用于比喻人空谈理论,不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也用于比喻无法成为现实的空谈。赵奢去世后,秦军与赵军对战,廉颇指挥赵军抵抗,秦兵拿他无可奈何,于是放出谣言,说己方最害怕赵括将军,赵王受到蒙骗,立马用赵括替代廉颇,结果死搬理论,导致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死于秦军箭下。
纸上谈兵为什么会失败?
纸上谈兵失败的原因是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实战经验。理论跟实际不能结合,又自以为是,能不败吗。打战是智慧的较量,纸上谈兵仅在纸面上、口头上空谈军事,实际并不懂的人。用它来讽刺那种喜好空谈、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或者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情形。
纸上谈兵为什么不能体现意识的能动性?
因为纸上谈兵的理论脱离实际。画饼充饥,空想而没有行动。纸上谈兵,画饼充饥都是人的意识活动,但是人的意识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正确、积极的意识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也就是能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很明显,纸上谈兵,画饼充饥都不是合理的、积极的意识活动,不仅不能帮助我们,反而阻碍我们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了解。
以上就是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的全文内容,更多的常识内容请进入天天知识网的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