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它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纤维素羟基在水中能部分电离,使纤维素带负电荷,当活性染料在对纤维素进行染色时,它不易与负电荷的纤维素结合,所以其得色率较低,染料的利用率不高。
第二,由于近几年来原棉的等级下降,坯布中含有一些死棉,在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时,染料的覆盖性稍差,布面常出现白星现象。其效果就象坯布上布满了白芯,使客户无法接受,致使生产受阻。
针对以上现象,并不是没有办法去解决。东莞天盛化工采用了很多种方法,首先加强对坯布前处理方面的重视,即提高坯布的毛效,使死棉膨松,以提高染料的上色率。其次,提高元明粉的用量,提高染料的上色率,结果效果都不甚理想。目前有关改性整理能提高染料得色率的报导也很多,但多是用于棉纱、平幅轧染工艺上,那么能否用于针织物浸染工艺上,以利于死棉的改善及染料利用率的提高?为此,东莞天盛化工通过正交工艺试验,选择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又通过多次的大样放样实践,确定了正确的工艺流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明显的、可行的。
增深原理
东莞天盛化工增深剂的主要成份为具有环氧基的季胺高分子化合物,属阳离子型,在与纤维素纤维的负电荷反应后,使染色布面带有阳离子,便于阴离子染料上染,从而提高了活性染料的上色率。另一方面,该反应是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阳离子层,所以当染料与纤维素形成共价键时,在坯布表面形成一染料层,达到遮盖死棉的目的。因此我们针对增深剂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
1、织物:全棉汗布
2、试剂:增深剂;(36°Be′);渗透剂GP
3、工艺参数的选择
对织物增深处理有四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增深剂的浓度;第二,pH值的影响(用NaOH、Na2CO3调节);第三,温度的影响;第四,时间的影响。为了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我们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见表1)。
处理方式:将前处理好的棉针织物浸入含有增深剂的烧碱溶液中,升至规定的温度下反应若干分钟后,取出水洗二次待染,测定其增深处理后的染色吸色率,以吸色率的高低确定其工艺参数。
从表2中数据分析表明,增深剂的浓度影响较为明显,其次为时间、温度、烧碱浓度;温度及烧碱浓度可能是条件较接近的原因,所以影响不大。
我们选择的工艺参数为:
增深剂4g/L
烧碱1.2g/L
温度60℃
时间30min
从表2中看出30min与60min相比,60min吸液率稍高,考虑实际工作需要,所以选择了30min。
试验所用染料为MegafixB型。
4、工艺流程的选择
经过增深处理后的纤维素纤维其匀染性、移染性均比未经整理的纤维要差。而使染色造成不匀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在预处理中,无色的增深处理是否均匀,很难在处理中发现和控制,造成染色的不匀;第二,增深处理后的纤维其上染速率加快。对染料的结合力加强,一旦染花很难通过移染来改善其匀染性;第三,针织物的绳状浸染,易造成里外染透不匀,产生条状色花。
要克服以上问题,就是要加强对预处理时的工艺流程选择,对生产工艺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前处理后的纤维素纤维的匀染性。
工艺顺序的选择(见图1、图2):
经过多次的中样放样试验可看到,采用图1的工艺流程,染色后布面较平整,无色花色柳。而采用图2工艺流程,则常有色花色柳出现。这是因为增深剂需在碱性液中与坯布发生反应,当pH值在12时反应较快,我们将碱加入染机并走匀后,使坯布里外的pH值一致,然后再加入增深剂,让其分多次与NaOH反应,达到坯布里外均匀,坯布处理更均匀。而当我们将NaOH后加入时,则进入染机里的浓度不均匀,使坯布里外碱浓度不一致,使增深处理不均匀,造成染色不匀,易色花,所以我们在处理时一定要严格注意操作顺序。
大样生产应用情况
在大样生产中,我们采用了18tex×2汗布等多种纤维素纤维,在Q113染机上试样染色。
1、工艺流程和工艺处方
坯布进机→加水冲稀的烧碱测定其pH值→加入冲稀的增深剂走匀→在15min至20min升到60℃走匀30min后排液→水洗二次→染色。
增深剂4.0g/L
36°B′eNaOH1.2ml/L(pH=11)
渗透剂GP0.2%
浴比1:10
温度60℃
时间30min
2、应用实例(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经增深剂处理后的坯布,染料成本降低了20%~40%,元明粉降低了30%~50%,也说明了染料的得色率提高后染液的残液减少,从而可减少后处理中的水洗次数、皂洗次数。综合上述因素,使染色成本平均每吨可节约500元左右。同时还可遮盖布面白芯疵点,改善坯布的合格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经过我们多次的生产实践表明,经过增深处理后,活性染料对坯布的死棉遮盖性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增深处理后的坯布会泛黄,不易染太艳亮的色。所以,如何使工艺更完善还有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