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中的退火工艺有许多方面,这篇文章主要来介绍一下热处理加工工艺中的完全退火与不完全退火。
一、完全退火
将钢件或刚才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之为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的目的是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以及消除内应力。因此,完全退火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Ac3点以上20—30度,适用于碳的质量分数为0.30%—0.60%的中碳钢。
低碳钢若采用通常的完全退火,则其硬度太低,切削性能不好。若为改善切削性能,可采用高温退火,即在比上述完全退火更高的温度下加热,获得4—6级的粗晶粒,以提高切削性能。
退火保温时间不仅取决于工件透烧(即心部也达到加热所要求的温度)所需的时间,而且还取决于完成组织转变所需要的时间。因为完全退火时加热温度超过Ac3不多,所以相变进行得很慢,特别是粗大铁素体或碳化物的溶解和奥氏体成分的均匀过程,均需要较长时间。对常用结构钢、弹簧钢及热作模具钢钢锭,完全退火的加热速度为100—200℃/h。
二、不完全退火
将钢件加热至Ac1和Ac3之间,经保温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的组织,这种热处理工艺成为不完全退火。
在亚共析钢中,只有在退火前的组织状态已基本上达到要求,但由于珠光体的片间距较小,硬度偏高、内应力也较大,并希望对此能有所改善时才进行不完全退火。这种退火实际上只是使珠光体部分再进行一次重菁姐,基本上不改变先共析铁素体原来的形态及分布。退火后珠光体的片间距有所增大,硬度有所降低,内应力也有所降低。
由于不完全退火所采取的温度较完全退火低,过程时间也较短,因而是比较便宜的一种工艺。如果不通过完全重结晶去改变铁素体与珠光体的分布及晶粒度,则总是采用不完全退火来代替完全退火。
过共析钢的不完全退火,实质上是球化退火的一种。